科學研究

        輕工學院王學川教授團隊/張素風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

        2024-06-26 16:37 文、圖/輕工學院 朱興 點擊:[]

        開發人工樹葉處理環境超載的CO2對于碳中和意義重大。近期,陜西科技大學輕工學院生物質與功能材料研究所(王學川教授團隊)與纖維新材料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團隊(張素風教授團隊)成員合作,制備了一種迄今為止最接近自然葉片的EcoLeaf。具體而言,該葉片以紙為基材,利用活性自由基聚合技術在其表面接枝構筑光響應聚合物涂層,與此同時將光合作用的關鍵固碳酶—碳酸酐酶原位包埋在其中(圖1)。在可見光照射下,光響應性交聯涂層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實現交聯網孔(仿葉片氣孔)的可控開合,進而實現載酶葉片對空氣中CO2固碳速率的調節(圖2-圖3)。此外,該Ecoleaf具有與天然葉片相似的機械性能(圖4),并可順利地參與生態系統降解與養分循環過程,實現“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美好理想(圖5)。Ecoleaf中的固碳途徑具有較為靈活的可設計性,未來可為其它生物固碳途徑提供仿生的多功能平臺。該工作以“Arti?cial cellulosic leaf with adjustable enzymatic CO2 sequestration capability”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 Commun, 2024, 15(1): 4898)。陜西科技大學是本論文的唯一通訊單位,輕工學院碩士生杜晨曦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朱興副教授與賀斌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陜西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的支持。

        (核稿:李新平 編輯:劉倩)

        上一條:材料學院楊艷玲教授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發表雙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最新研究成果 下一條:材料學院張荔副教授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熱電材料及器件最新研究成果